論敬業與精業 |
2014-03-10 16:09:00 信息來源: 信息作者: |
論敬業與精業 設備能源部 洪世安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育和完善,人們的敬業意識也跟著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主要體現在敬業精神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成為企業職工的共識。但是時代的變化,人才市場的競爭也在不斷地加劇,光有敬業精神已經不夠了,還須做到“精業”。 敬業與精業,不僅是當今企業對員工的普遍要求,也是員工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敬業不易,精業更難。常言道:業精于勤,業長于學。只有敬業之德與精業之才的和諧統一,才能使自己成為推動我們信合和社會發展的可用之材。對職業人而言,我們歷來提倡愛崗敬業,倡導以一種認真的態度對待自身工作。然而,隨著崗位競爭的日益加劇,人們漸漸發現,光有敬業精神已經不夠用,敬業進而要精業。而精業來自認真,要求從業者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杜絕點滴疏漏與失誤。但這談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艱難。 企業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凡是想把企業做好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員工素質高些再高些。企業也只有通過提高員工的素質,才能改善產品或服務,應對市場競爭。因此,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將越來越高,“精業”已成為首要條件,而敬業精神反而次之。美國的麥當勞在全球有上萬家快餐店,他們在招收員工時,也把“精業”放在首位。新員工上崗前要進行培訓,老員工每天還必須抽出一小時學習業務,這一個小時是在上班時間內,公司付給工資。而這些崗前、崗中和八小時以外的培訓,雖然要花費企業很大一筆開支,但是大量的現代企業卻不將它列入企業成本,相反,是把它作為一種投資。以投資換員工素質,換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這是很有遠見的。 敬業是精業的基礎和關鍵,精業是敬業的歸宿和升華。一個人的基本條件是有限的,只有真正愛崗敬業,才會主動、自覺地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刻苦鉆研業務;業務能力提高了,本事見長了,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成績卓著,才會更加熱愛自己的那份事業。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句出自韓愈《勸學解》千古名句,如今又成為許多企業員工進行自我反思的有力典句。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來自于業精于勤、行成于思。 以精業促敬業,從精業走向創新,在本職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惟有如此,才能在本職崗位上瀟灑自如,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
![]()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