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觀后感 |
2015-10-23 17:27:02 信息來源:十二車間 信息作者:王崴 |
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下半年,戰役發起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為“百團大戰”, 它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劃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這次戰役歷時5個多月,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 觀影后,影片帶給我除了對那崢嶸歲月的感慨,還有對我們黨的認識又深了一些。在那個年代,是什么讓我們的軍隊在缺吃少穿、裝備落后的不利形勢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首先,是黨的堅持。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的鐵蹄踏上我中華大地那一刻,便染滿我同胞之鮮血,滅絕人性的殘忍野蠻,所過之處,斷壁殘垣,家破人亡,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難書。日本人嚇退了國民黨,但嚇不倒我黨革命的決心與堅持,黨清醒的認識到,中國這場反侵略革命必須堅持,這種堅持是我黨特有的,最終趕跑了侵略者,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其次,是黨有人民的支持。國民黨有先進的裝備,高素質的軍人,雄厚的兵力,為什么最后還是輸掉戰爭?因為它代表著資產階級的利益,失去人民,何談革命?何談勝利?反觀我們黨,從如至終,都是代表人民,依靠人民的,“軍民魚水情”、“軍愛民來民擁軍”就是很貼切的形容。有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支持,我們黨的革命怎么會不勝利? 最后,是黨的非凡領導??谷諔馉幍膭倮?,最大原因是我們黨擁有著數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領導人。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彭德懷、劉少奇、賀龍、鄧小平、張思德等等,他們為國為民的情懷及自身素養自不必提,單就軍事上來說,個個都是優秀的軍事家,正是他們的正確領導,我們黨才有了最終的勝利。 歷史已經過去,卻不被忘記,我們應該永遠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永遠緬懷那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歷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魂。 |
![]() |
![]() |
【打印】 【關閉】 |